1. 首頁
  2. 學校概況
  3. 歷史變遷
歷史變遷

從兩千年前的張恢學校傳承至今的不息薪火

           ——濟源市第四中學歷史變遷

 

太行、王屋的雄渾壯美,黃河、濟水的巨浪細流,把愚公的家鄉河南省濟源市雕琢成神奇的地方。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有一所包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學校,院內矗立著一棵飽經滄桑的千年古木。這個學校就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濟源市第四中學,這棵古木就是千年菩提樹。濟源市第四中學坐落在太行之陽、黃河之陰的我國春秋時期的軹國故城,現在的河南省濟源市沁源路南端的東西軹城之間。學校東有三國時魏國大將、著名書法家鐘瑤父子的墓冢,西有古軹國給養輜重倉儲遺址,南有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聶政的故鄉,北有春秋時守衛古軹國的屯軍營防所在地。近日,記者踏著這些歷史遺跡款步走進河南省濟源市第四中學時,一股濃重的歷史與現代文化氣息便會撲面而來:校園建筑古樸典雅,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明寺交相映襯、渾然一體,使人沉浸在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氛圍中。

李東陽校長向記者講述到,濟源四中的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東天漿完小,如向上追溯,她和西漢時張恢辦的學校在同一地方,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如果說我們與張恢學校有淵源,也不為過,可謂源遠流長。

1950年,剛剛解放了的濟源,仍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濟源人民要辦教育,為剛誕生的新中國培養急需的建設人才。沒有教室,就把在東天漿村的完小遷到了千年古剎大明寺中,命名為濟源縣第四高級小學。建校初期,學校住房緊張,老師和學生都在大明寺內上課、住宿,在菩提樹下晨讀、開會、備課、批改作業,四中人和菩提樹朝夕相處,相依為伴,從四中走出來的師生們都沾有她的靈氣、秀氣和大氣。今天的我們也許會埋怨他們當年不懂得尊重歷史,不注意保護文物,但那是時代的局限,歷史的使然,為了明天只好暫時委屈昨天。1956年學校增設了初中兩個班,分為初中、小學兩部分,稱為戴帽中學,19583月正式更名為濟源縣第四中學,1962年定為濟源縣重點中學,學校的目標是往省重點高中輸送學生。學校進入了教學質量快速提升的階段,1963年,學校升學人數居全縣同類中學之首,1964年畢業生升入省重點高中19人,居全縣之首,1965年,學校兩個班不足百人,升學人數達54名,學校獲濟源“小寶塔”之稱,同時四中在全縣體育比賽中奪魁,引起社會震動。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成立了革委會,工宣隊、貧宣隊也相繼進駐學校,教師也大多被遣散回家,19691月教師才歸校,3月份改為高中,學制2年,學校更名為軹城高中,招收四個班的新生。由于受文革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被打亂,多數時間被安排是勞動,教師還被抽調去修筑新愚公水庫和焦枝鐵路。直到1974年學校才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為擴大辦學規模,學校征用西軹城六畝七分地修建了操場,1975年在東天江村和西留養村設置兩個分校,1976年為滿足在文革中失去學習機會的同學上大學的愿望,開始舉辦復習班,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四中考入高校達50人,居濟源縣之首,1978年,又正式更名為濟源縣第四中學,同時為了便于管理,撤消了兩個分校,分校的師資回到本部。1979年學校附設初中兩個班,1983年,高中學制改為3年,學校師資緊張,初中班陸續遣散。1988年,學校更名為濟源市第四中學,1991年著名作家李準為學校題寫校名,此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進入20世紀90年代,學校有了更好的發展,學生宿舍、綜合樓、教師餐廳、教師家屬樓先后建成投入使用,高考成績連續多年位居同類普高之首,多次被焦作市教委、濟源市人民政府、濟源市教委表彰為“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2002年,新的領導班子組建以后,確立了"讓校園人有位置、有價值、有意義、有幸福、快發展"的辦學思路和“讓師生快樂幸福、共同發展”的辦學宗旨,明確了“以豐富‘四優’(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優異成績)特色內涵,推進規范辦學、人文辦學、綠色辦學、高效辦學,提升辦學的層次和品位,創既嚴謹規范又活力四射的學校”的辦學目標。學校開始進入規模擴張、校舍改造、現代化建設、質量迅猛提升階段。從2002年開始,學校先后投資130余萬元建成了25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解決了近2000名學生的住宿問題,投資350余萬元興建了教學樓和教師公寓樓;主干為百兆光纖的校園網絡覆蓋所有教學和辦公用室,一線教師每人一臺電腦,實現了數字化辦公;建成了儀器完備且裝設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河南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實驗室;2006年學校又籌措600余萬元資金,征地20畝,建成了包含400米標準塑膠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場和看臺,14個塑膠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和30張乒乓球臺。以及其他配套訓練設施的高標準、高質量田徑運動場,還投資60余萬元建造了學生餐廳,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解決了2000多名學生露天吃飯問題。學校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同時,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在校生人數由原來的四規制700余名學生發展到現在的十二規制2100余名學生,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由2002年的108人增至2008年的404人。20072月更是以全省第五名的優異成績,被命名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從此踏入了“濟源名校、中原強校”的行列。

現在的濟源四中已經成為占地113畝,擁有36個班,2100余名學生,150名教職工,以環境優美、設施優越、治學嚴謹、校風樸實、質量優異享譽社會的現代化學校。學校的辦學成就也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榮獲"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河南省衛生先進單位”、“河南省綠色學校”、“河南省普通高中實驗室建設示范性學校”、“河南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河南省教科研基地”、“濟源市文明單位”、"濟源市高考先進單位""濟源市高考特殊貢獻獎"60余項榮譽稱號。

六十余年的變遷,六十余年的積累,六十余年的播灑,六十余年的收獲,60余年后的今天,濟源四中就像那郁郁蔥蔥的千年菩提樹,挺立在太行之陽、黃河之陰,挺立在古軹重鎮這塊秀美的土地上!



回到頂部
美博论坛每日签到-美博论坛优惠信息-美博论坛免费白菜大全-美博论坛白菜大厅济源市第四中学